一提起“巧”字,人們的腦海中一定會閃現出“心靈手巧”、“熟能生巧”等等眾多有關“巧”字的詞句,人們自然會羨慕那些做事從“巧”,節(jié)省時間,干凈利索之人,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巧”起來。那么“巧”從何而來呢?
“巧”,自然不是夢來的,也不是乞求來的,更不是天生的。
“巧”的來源可以歸納為兩種,其一是本來就慧,后加方法求巧而成。其二便是先笨,后經勤學苦練而成。古今中外的能工巧匠們各有其巧法。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就是第一種情況的“巧匠”。他從小腦瓜就聰敏,做任何事情都求巧,他在11歲時計算從1加到100的總和時,所使用的求異求巧思維就足以說明這一點。追求“從巧”便是他后來成為“巧匠”的關鍵。此外,美國的“發(fā)明大王”愛迪生也類似。然而,眾多聞名于世的“能工巧匠”并沒有高斯、愛迪生等的聰穎天資,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巧”起來,與勤學苦練、探索總結密不可分。俗話說“勤能補拙”,美國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被老師罵為“實在是一個大大的笨蛋”,就連做一張泥板凳都被評為班上最差的,可見其天資平平,委實為笨。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笨小孩,最終卻成了“相對論”的創(chuàng)始人,此中不知浸透了愛因斯坦多少汗水與艱辛。從有關史料可以看到,愛因斯坦后來發(fā)奮讀書,那股狂熱勁令周圍人簡直以為他是瘋子。頭發(fā)亂蓬蓬,胡子老長,一件大衣披在身上令人以為是一件破毛毯,一雙拖鞋缺了后半跟……然而,讀起書來的快活勁勝過一切享受,正是如此,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被譽為“世界三大藝術體系之一”的梅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梅蘭芳先生,在回憶自己的舞臺生涯時說:“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他八歲學藝,幾句老腔學了好久都不能上口,老師罵他太笨,賭氣不教他。然而,他不灰心,幾年如一日,刻苦鉆研。他的音發(fā)不好,他就將石子含在舌底下,苦練發(fā)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的技藝終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可見,“巧”固然與先天因素有關,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后天因素。只要后天能勤思好學,甘灑汗水,善于總結,即使幼時天資平平,終有一天也會“巧”得起來。但是,如果小時聰敏,而后天卻不加勤奮,是永遠也不會“巧”起來的。王安石筆下的仲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仲永小時天資過人,然而后來其父圖其“利”,不引導他勤學上進,終致“十年后與平民同類矣”之悲痛結局。
“巧”是時間、毅力與汗水的結晶。如果想練就一番“巧”功,就必須拿出“鐵杵磨成針”的精神與勇氣。若不思勤奮,企圖懶中取巧,也只能是“弄巧成拙”罷了。
“熟能生巧”,思則生巧!
(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服務內容 | 聯系我們 | 加盟合作 | 免責條款 | 招賢納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辦單位:中聯銀信(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顧問:北京貝邦律師事務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權所有:銀行界 京ICP備10000166號
京公網安備1101140009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