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機會在某座天橋上看到一副“懂得通融,方能從容”的廣告牌,沒有注意到具體的廣告內(nèi)容,卻對這八個字記憶尤深,覺得頗有寓意;貋頃r在字典里查了查,“通融”解釋為破例遷就,給方便于人,“從容”解釋為鎮(zhèn)定,不慌張,悠閑舒緩。字面的意思只是一種官方解釋,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不盡相同的理解。
在中國,“通融”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在大家的心理上普遍認為通融就是指利用關(guān)系和金錢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于是“通融” 也成了找人幫忙和幫別人忙的代名詞,更成了為什么中國人辦事喜歡找熟人的理由。
一般來說,通融的形成肯定有存在的環(huán)境。通融是破例遷就,給方便于人,其實有時根本不用“破例”,因為 “不方便”是主觀原因或故意形成的,有的人制造許多能左又能右的“能夠通融”的機會,以滿足某種需要,一些習慣和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卻在創(chuàng)造“通融”的市場。同時在制度與法律執(zhí)行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漏洞與理解的偏差,能夠形成通融的空間。
有通融則存在兩方面,渴望得到通融人與事和可以通融的條件,簡單的通融可以理解為幫助,可是經(jīng)常有渴望得到通融的人把可以通融的人逼上“絕境”,所以總是有“通融”得過火的人或事存在;也有因為達到了通融的目的,可以通融的人讓渴望得到通融的人一輩子都背上沉重的枷鎖,雖然獲得通融卻無法從容。
可見能通融,關(guān)鍵在于“懂”得通融,渴望得到通融的人和可以通融的人都要懂?释玫酵ㄈ诘娜艘蠡蛘埱罂梢酝ㄈ诘娜私o予通融時,有時對方心理也在想:請通融通融我,我做不到的,不要“逼”我!可以通融的人懂得則遇事知道如何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chǔ)上處理,因為無原則的通融讓自己陷入一種再也無法通融的境地,則根本無法從容,渴望得到通融的人懂得則明白通融的度,給予可以通融的人以充分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通融。懂通融還需要相應(yīng)的知識與方式方法,相關(guān)知識的合理運用和方式方法的正確與否在關(guān)鍵的時候能夠決定通融的結(jié)果。
人們都想悠閑舒緩的生活,可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的大有人在,很多的人每天都在“強說愁”,甚至“愁白了頭”,遠望“從容”而莫及,也許是因為計較太多,不懂得通融,無法獲得從容!
我更認為“從容”是被呼喚的一種心態(tài) ——心境從容,至博通融。“通融”的人生積極態(tài)度,上升到哲學思想上相互理解:有著積極的通融,方有從容的境界。只有積極的通融,方能真正的從容。“懂得通融,方能從容”,是一種內(nèi)心有所堅持的順應(yīng),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一種相互理解的快感!
“懂得通融,方能從容”,說到底,就是和諧發(fā)展。通融是自然的最佳狀態(tài),世界萬物皆在通融中共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和諧通融較早的思想,孔子的儒家理論有和諧通融的深邃光芒,現(xiàn)代社會講和諧發(fā)展,是各方面利益關(guān)系得到有效的協(xié)調(diào)、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行的“以人為本,以德治行”的思想,也是追求和諧發(fā)展。
通融是什么?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
從容是什么?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
只有對別人適當通融,方能對自己從容,只有對自己從容,方能給別人適度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