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長沙有名的歷史文化老街:太平街。太平街連接解放西路和五一大道,全長375米,交通便利。
每日進出都踩在這麻石路上,街道兩旁大多都是木質(zhì)的老房子,有老秤店,老茶館,有老紙傘店,有臭豆腐店,長沙小吃大綜合,還有各種民族工藝品。
值得去的是賈誼故居,這里是免費開放的,憑身份證可以入園。賈誼故居為西漢賈誼的住宅,是長沙最古老的古跡。賈誼是當時的長沙王太傅,當時只有27歲。賈誼故居從明朝成化元年以來就是祠宅合一的格局。現(xiàn)在的祠匾是趙樸初先生最后的墨跡,祠兩邊均是清朝時湖南巡撫所寫。湖湘人民在多年歷史中,對賈誼故居維修和重建了100余次。賈誼故居現(xiàn)在仍保存著清末民初的建筑特色,青磚墻拖刀縫、刷白灰水墻、民居石門、小青瓦兩坡屋面和白色馬頭墻。
太平街老秤店這里從大到小各種各樣的秤讓你眼花繚亂,有能秤200公斤的大秤,也有精確到能秤0.01克的微型秤。雖然顧客們有時折騰半天一件沒買,但是老爺子仍舊不厭其煩給顧客們展示他的寶貝,因我家和老爺子是老鄉(xiāng),我兒子入學時老爺子特意送了一桿親手做的精致的小稱,秤星是銀子做成的,老爺子說秤砣就是官印,看著這秤砣還真和古時候的官印還真是像,老爺子這手藝可真是沒的說!
太平街上的,有個叫朱昌琳的人,咸豐年間在太平街開設(shè)乾益升糧棧,靠經(jīng)營谷米起家,糧食儲量為十余萬石,自儲自營,不寄客貨,后又轉(zhuǎn)販鹽茶,開設(shè)錢莊,投資近代工礦業(yè),成為長沙首富。乾益升糧棧是中西合璧式建筑,其立面造型運用了西洋近代建筑手法,如不對稱的房間布局,而山墻做法又具有明顯的長沙地方特征,被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單。如今建筑的名字叫“太平糧倉”,里面展出的湖南鄉(xiāng)土自然風格藝術(shù)品代表作砂巖畫,被列為湖湘文化遺產(chǎn)。其實,糧棧主人除了是長沙首富外,今天還有另一個更能提高知名度的地方,他還是原國務(wù)院總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
糧棧斜對面有青黑色筒瓦與朱紅色木構(gòu)相搭配的宜春園古戲臺,似乎隨時有角色為我們演繹湘劇、花鼓戲、長沙彈詞、長沙評書、長沙漁鼓、長沙山歌、木偶戲、皮影戲、民間故事等地方戲曲和曲藝。時尚的不乏酒吧、餐吧、茶吧、清吧、網(wǎng)吧,有充滿活力而青春靚麗的小伙姑娘出入其間。
生活在都市的喧囂中,難免會滋生煩躁的情緒,從踏進老街看到這些麻石路,古建筑開始,心中的浮躁便會慢慢褪去,回到家就是平靜的心態(tài),也許這就是我住在這老街的最大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