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明,天氣晴好。輾轉(zhuǎn)幾個小時的汽車和小船,終于又回到故鄉(xiāng),一個位于湘西邊陲的小山村。小船一路晃悠而行,故鄉(xiāng)的青瓦木屋已然依稀可見。我佇立船頭,還未踏足這片土地,就聞到那獨特的蒿菜香了。
蒿菜是一種野生植物,在我們家鄉(xiāng)很常見。孩童時期尚未入學的我,被爸媽放在老家生活。早春來臨時,便可見山坳上、溪水旁那一簇簇嫩的發(fā)綠的蒿菜,在略帶些許寒意的春風中輕輕擺動,昭示著又一輪生命周期的開始。于是,休整了一個冬天的人們開始忙碌起來,當時身子尚算硬朗的爺爺奶奶也不例外,摸把鐮刀、背個竹簍,上山下水的忙活起來。
開春時節(jié),山上都是寶。且不說山茶嫣紅似火,梨花桃花相互爭妍,就山間那一片片滴的出水來的郁郁蔥蔥,也讓人心向神往,無比愜意。這個季節(jié),農(nóng)家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野菜,涼拌蕨菜、臘肉炒春筍、地菜煮蛋、馬齒莧粥、蒿菜飯……還有各式各樣的野果,諸如三月泡、茶苞等,酸酸甜甜、有點澀卻又很爽口,是小孩子們搜尋的目標。而這些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家爐灶上蒸的那鍋蒿菜飯了。
春季里吃蒿菜,是我們這的民間習俗,與侗族、瑤族相近。小時候的記憶中,每當老家院中那株老李樹初吐新芽時,爺爺就會去溪邊摘回一簍蒿菜,嫩嫩的、綠綠的,然后細細過水、去苦、碾碎,伴著糯米、臘肉丁、豆腐塊、野蔥、蒜苗等,一并擱柴火上煮,頓時,蒿菜特有的味道,混著柴火的木香、臘肉的醇香在屋內(nèi)四溢開來。煮熟的蒿菜飯,香香綠綠、油油糯糯,直叫人味覺大開,恨不得甩開膀子大快朵頤。四月里的蒿菜飯已是極好,如若再來一盤山蕨、燉一口烏雞老湯,坐在院中細細品來,滋味更甚。
如今,爺爺?shù)囊羧菪γ勃q在眼前,卻已帶著家人的思念長眠在故土那片青山綠水中。奶奶身體還算健康,但境況也大不如從前,每日里念叨的,就是我們這幾個孫字輩的何時能返鄉(xiāng)讓她多看幾眼。上學以來,由于時間關(guān)系,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故鄉(xiāng)探望他們,工作以后,這種機會更少。而留在老家的奶奶,盡管手腳日益不方便,還是會在蒿菜開滿地的時節(jié),邁著蹣跚的步子,摘來一大簍,細細分了,又用稻草給綁了,和著鄉(xiāng)里自己烘的臘肉,托人給我們兄弟姐妹幾個捎去。嫩綠嫩綠的蒿菜,依然飄香,里面承載的是濃濃的鄉(xiāng)情,還有奶奶對我們的叮囑和思念,抹不掉,也化不開……
于是,四月,信步于鄉(xiāng)間小路上,我又聞蒿菜香。思緒萬千難溢于言表,聊以七絕一首抒懷:
春上阡陌柳樹梢,雨水初霽云渺渺。
濃濃鄉(xiāng)愁散不盡,唯見四月蒿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