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里遇到的節(jié)日很多。于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除夕,再一個就是清明了。除夕是熱鬧喜慶的,而清明卻總是悲喜與共,韻味綿長,象馥郁飄香的陳年佳釀,啜一口卻嗆得出滿臉淚花。在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無邊絲雨細如愁,無論是粗布青衣,還是錦緞綢裳,都抵擋不住時光變遷的滄桑感。
兒時,奶奶總會提前許久為清明準備,自己拿錘子打好紙錢,用白紙剪好紙槍。到了清明這一天,就會囑咐父親提上折好的紙錢帶上錢紙香燭和紙槍去給爺爺和曾爺爺上墳。
天才蒙蒙亮,爸爸就扛著一把鐵锨,帶領我們來到村后山上,然后讓我們姐弟幾個去找尋前往爺爺墳前的小路。到了墳前,父親會把墳堆周邊的野草除掉,培好土后,在墳前擺上水果和酒。然后點燃三根香一根蠟燭,還有紙錢,再讓我們跪在荒草墊子上。鞭炮聲響過,父親在墳前拜了三拜。再將水酒澆在墳前,嘴里念念有詞。跪在荒草間,看著火苗夾雜著野草在空中竄躍著,煙霧、紙灰紛紛揚揚地隨風飄舞,我在一種神秘的氛圍里迷迷糊糊地想,這里面就是爺爺吧,想象家里神臺上照片里的人就葬在這黃土之下,他能看到我們嗎?再就學父親的磕三個頭、拜三拜,希望他在天有靈,保佑我們?nèi)医】岛团d旺。
奶奶過世后,和爺爺葬在了一起。我從未見到過爺爺和外公外婆,打小就是和奶奶一起生活長大的。最記得,那時奶奶總把飯鍋高高的懸空掛在灶上。我們很好奇,總想著搬把凳子過來就應該夠得著了。奶奶的身體有半邊中風,左手總是在抖,時不時的會從口袋里掏出點參須放在嘴里。我在她身邊,她看我那嘴饞的樣也會塞一絲,結(jié)果苦得直伸舌頭趕緊的吐掉,但下回還想試……。閑時,她會外出撿破爛,然后積攢夠了就讓我?guī)退u掉,然后分份子錢獎勵給我,讓我欣于此舉,樂此不疲。97年,我10歲那年的暑假,我從樓上跑下來,往村頭上跑。奶奶坐在她門口的椅子上喊道:慢點跑,吃過早飯沒有?現(xiàn)在去哪里?做什么?我回答完,她就示意讓我走了。還沒有到村口,就有人來給我報信:“你奶奶死了。”罵完傳信的人,我趕緊的往家里跑。醫(yī)生還在床邊與父親交代診斷的結(jié)果。洶涌的淚水中,我看到的是奶奶剛才的微笑和一直以來對我無盡的體貼與關懷。
離家很多年,也只有春節(jié)去給爺爺奶奶上過墳。今天又是清明節(jié)了,昨天還陽光明媚春風蕩漾,今天卻春雷陣陣,下起了的春雨。迷離的雨絲,穿過煙云輕籠的柳簾,針尖一般點在回憶的湖面上。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清明,不過是一種懷念和憑吊的形式,讓我們在充滿驕貪怨嗔的人生中沉靜下來,平一平自己的心,想一想走過的路,悟一悟世間的事;钤诋斚,珍惜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