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余秋雨
人類的文明,從來就是與江河息息相關(guān)的。
一條江河就是一部歷史,一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認識江河、順應(yīng)江河、治理江河、開發(fā)江河,從而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
翻開世界水利史,沒有一座水利工程像都江堰那樣歷史悠久且服務(wù)至今。近日,有幸去拜訪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
站在飛沙堰的護欄邊,放眼望去,都江堰水利工程盡收眼底。湍急的岷江水咆哮而來,飛奔而下,浪花四濺,“魚嘴” 象一條伏在江心的大鯊魚,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外江水直接匯入長江,內(nèi)江水奔騰撞到崖邊拐角處,回頭折向西南方向,漸行漸緩馴服地進入“寶瓶口”,涓涓地流向成都的田間地頭,織就了一片錦繡平原,潤澤了一個繁榮天府……都江堰向世人詮釋博大精深的水利哲學(xué)和悠遠璀璨的治水文化。這一切,讓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帶來的強烈的震憾。中國的歷史有幸,中國水利有幸,蜀地民眾有幸——戰(zhàn)國時期四川的最高長官李冰不僅是憂國憂民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水利科學(xué)家。
岷江聲若雷鳴的水聲中,李冰穿過歷史的煙塵,在蜀山蜀水中闊步走來,長鍤在握,器宇軒昂,微笑地望著承受都江堰恩澤的黎民蒼生……
遙遠的戰(zhàn)國時期,秦昭襄王任命李冰為蜀郡郡守。那時的蜀郡并非現(xiàn)在的天府之國,而是非澇即旱的“澤國”和“赤盆”, 蜀郡人民世世代代與洪水和干旱作斗爭。李冰認為:政治的含義是治理、消災(zāi)、滋潤、涵養(yǎng),既然蜀郡最大的困難是旱澇災(zāi)害,那么蜀郡的統(tǒng)治者就必須成為水利專家。他觀岷江水性,踐治水大志,率領(lǐng)民眾,排除了種種迷信的阻撓,巧妙利用天然地勢和彎道水流原理,設(shè)“魚嘴”分江,筑“飛沙堰”溢洪,開“寶瓶口”引水,三位一體……傾其一生,創(chuàng)建了一座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科學(xué)之舉讓水患變水利,岷江歸順了,既灌溉農(nóng)田,又便利了航運。“于是蜀地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史記》記載:“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旱澇無常的成都平原從此旱澇保收,成了富甲天下的魚米之鄉(xiāng)、天府之國。
歷史上偉大的功勛,有至今不朽的嗎?萬里長城、大運河等曠世工程,原有的功能都早已消失殆盡。稱得上不朽的,只有眼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跡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歷經(jīng)二千余年的風(fēng)雨滄桑,經(jīng)受了嚴峻的考驗,偉大的都江堰不僅沒有衰退成為歷史遺址,反而愈加青春煥發(fā),惠及千萬黎民蒼生的功能與日俱增——控灌的農(nóng)田從秦漢時期的百萬畝,增加到了今天的1370萬畝。都江堰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價值和社會財富,不可估量。
都江堰是典型的無壩引水工程,這就是都江堰最神奇的地方——“與自然無所違,以自然有所用”,自然分水分沙的巧妙運行,遵循“順天應(yīng)人”、“以天工代人力”的治水思想。這一巧妙的低碳工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換而言之,它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思想理念的楷模。這種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真是增色山河,輝映萬世。
上世紀40年代,日軍計劃炸毀都江堰。Japan人認為,四川是中國的最有支撐力的大后方,而都江堰是天府之國的命脈。于是,Japan的飛機在都江堰的上空盤旋了又盤旋,始終沒找到預(yù)想中的大壩,只能望江興嘆。最后在岷江上扔幾顆炸彈悻悻而去,都江堰毫發(fā)未損。這座凝聚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經(jīng)世杰作,不但灌溉了天府之都,還保護了自己——真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國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專家。他們考察了整個工程后,對中國古代的水利科學(xué)水平嘆為觀止。“5•12”汶川大地震舉世震驚,瀕臨震中的都江堰卻幸免于難。法國人驚嘆都江堰“經(jīng)歷了地震和時間的雙重考驗”!
上世紀70年代一次清理河床時,挖出了一尊石像,石像神態(tài)莊重,面目慈祥,衣袖上端端正正的文字“故蜀郡李府君諱冰”證實了石象的身份。經(jīng)考證,是漢朝人刻造的李冰石像,如今,這石雕像,供奉在伏龍觀中供后人瞻仰和膜拜。
步過索橋,佇立魚嘴、俯瞰飛沙堰,回望寶瓶口,內(nèi)心何止是震撼!都江堰是神奇的,神奇是那清澈的岷江水,神奇是那李冰治水的古老傳說,神奇是那巧奪天工的治水工程,更神奇的是那二千年如一日的自流灌溉。可以說,沒有都江堰,就不可能有今天豐饒富裕的成都平原,不可能有那享譽天下的川系佳肴,更不可能有杜工部的吟唱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和李太白的放歌“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lián)P州”,以及三蘇父子、司馬相如、陸放翁等大文豪的經(jīng)典傳誦和“白帝托孤”、“三顧茅廬”、“桃園結(jié)義”的千古佳話……名人志士宛若燦爛的明星,輝映著這片浪漫的土地;中華文化宛若都江堰的清流,蕩漾生機,滿目蔥蘢。
遙想當年,蜀郡郡守李冰用高瞻遠矚的目光和科學(xué)完善的治水方略創(chuàng)造了一個水利史上不朽的神話,改變了一個地區(qū)的風(fēng)土人文,讓生存在這兩千余年間甚至更久遠時空的人民感恩戴德。當一個人的能力超乎常人的想象時,往往容易被神化。人民贊美它”澤被千秋,功著萬代”。“二王廟”、“川主祠”里,年年香火鼎盛;代代承傳的清明放水節(jié)和廟會活動中,官方和民間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和開水典禮——這是對這位中國最偉大的水利科學(xué)家的至高尊崇吧。
都江堰的治水思路崇尚自然法則,有濃厚的東方哲學(xué)色彩,把人力和自然力運籌到一起,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太極精神。“乘勢利導(dǎo)、因時制宜”、“遇彎截角、逢正抽心” 、“深淘灘、低作堰”等準則歷經(jīng)二千余年至今還被奉為治水經(jīng)典。在漫長的歲月里,都江堰已經(jīng)與自然融為了一體,渾然天成。它的治水經(jīng)驗與河工技術(shù)默默延伸到了神州大地上的每一條河流,都江堰用它獨特的智慧灌溉著華夏廣袤的土地。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應(yīng)該到都江堰去,不只是游覽,而是拜謁。
轟鳴的岷江水聲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古堰無言,功績卻貫穿了千古時空。今年4月,都江堰度過了它2269周年生日。2266年啊,多少朝代更替,幾許盛衰悲歡,都留給了青青翠柏、茫茫碧波、重重殿宇、沉沉鐘鼓。岷江的水依然清澈,浩浩蕩蕩從先秦奔騰到現(xiàn)在,奔騰向未來——偉大的都江堰繼續(xù)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中華民族更遠更長久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