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山,說實在話,我不太熟悉。“淝水之戰(zhàn)”,《梅花三弄》,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我沒有想過它們與伊山有什么聯(lián)系。去過之后,我才覺得自己孤陋寡聞,那么有影響的歷史人物,那么有名的中國古典名曲都與伊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身為衡陽人,我卻不知道,真是慚愧!今天隨著衡陽戶外沖鋒隊徒步伊山,讓我對伊山、對曾經(jīng)生活在這里的古人以及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和傳奇有了一定的了解。
伊山,在衡陽縣杉橋鄉(xiāng),距衡陽市并不遠,大約五十分鐘的車程。
伊山,原名云錦峰,峰巒深處,有一古寺,大約建于魏晉期間,取其山名,叫云錦庵。為紀(jì)念桓伊,衡陽人把云錦峰改名為伊山,改云錦庵為伊山寺。
伊山,因為桓伊而聲名遠播!伊山,因為《梅花三弄》而充滿神秘色彩,令人向往!
進入伊山境內(nèi),讓人眼前一亮。這里的山雖然不高,但也是山連著山,連綿起伏。冬天的群山,雖然不及春天那樣綠意盎然,但秋風(fēng)帶來了色彩,滿山的紅、黃草木,把群山點綴得金光閃閃。
到了伊山,我最感興趣的是歷史偉人桓伊。他與衡陽這塊土地到底有著什么不解之情呢?
桓伊,是東晉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音樂家。他本是安徽濉溪人,幼年時隨父親到衡陽,在此讀書、習(xí)武。成年后到建康(今南京)謀業(yè),由于天資聰穎,辦事利落,深得上司的賞識,不斷得到提拔,當(dāng)過大司馬參軍,淮南太守、歷陽太守、西中郎將、豫州刺史等。
“淝水之戰(zhàn)”,更是讓桓伊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公元383年,桓伊與謝玄、謝石、謝琰率八萬北府兵大敗前秦符堅80萬軍,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也是“草木皆兵”、“風(fēng)聲鶴唳”典故的由來;敢烈凿撬x爵永修縣侯,進號右軍將軍,后遷江州刺史,為政寬恤,安撫士民,深得民眾愛戴。
就是這樣一位軍事家,地方官員,我怎么也沒想到他會與音樂有什么聯(lián)系。
一個剛強,頂天立地;一個溫婉,柔情似水,這二者怎么會融合到一個人身上呢?但這確是事實,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毋容置疑。
我想大概是伊山這塊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他,伊山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成就他的剛?cè)岵R的性格。伊山地區(qū)群峰相連,造就他剛毅的性格;溪水淙淙,茂林修竹,鳥語花香,形成他柔軟、豁達的胸懷,也讓他多情浪漫。怪不得,晚年后,他功成身退,還是選擇伊山作為隱居之地。
我不由對《梅花三弄》有了濃厚的興趣。《梅花三弄》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在今天仍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那么,桓伊當(dāng)年又是怎樣創(chuàng)作的呢?這中間又有什么傳奇故事呢?
《梅花三弄》的創(chuàng)作原因傳說有多種,一說是他寓居在伊山而作。當(dāng)年伊山多梅花,他自小酷愛音樂,喜歡吹笛,冬天雪后的梅花給他了靈感,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首千古名曲。一說是桓伊和王徽之(王曦之之子)的不期相遇,導(dǎo)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敢良榷睾陀诛L(fēng)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聞,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還有一說,是桓伊因宦游在外時思念青梅竹馬的情人董梅而作。
我寧愿相信第三種說法。當(dāng)年桓伊寄居在董先生家,接受啟蒙教育。董先生是東漢著名女詩人蔡琰(蔡文姬)的后裔,精通辭書文章,數(shù)術(shù),天文、善長音樂弦律;刀、槍、劍、盾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桓伊平時除跟隨董先生學(xué)文習(xí)武之外,閑遐之時,便帶著董先生的孫女董梅到周圍的山水間、樹木草叢中到處嬉鬧玩耍,兩小無猜,結(jié)下情誼。離去之后,伊山的山山水水,樹木花草,傲雪的梅花,多情的董梅,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思念之極,讓他在遠方創(chuàng)作了這首中國古代名曲。
不管怎樣,我想是伊山秀美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蘊、董梅的多情喚起了桓伊的靈感,成就了千古佳作?傊,《梅花三弄》因桓伊就和衡陽分割不開了。是伊山的山山水水和風(fēng)土人情成就了桓伊:既是剛強的軍事家,卓越的地方官員,又是杰出的音樂家,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站在桓伊當(dāng)年的讀書臺,不禁浮想聯(lián)翩。仿佛一個少年在燈下默默讀書,在山上勤奮練武,在溪邊深情吹笛。
冬日里,暖陽下,在伊山的山嶺徒步,聆聽婉轉(zhuǎn)、悠揚的《梅花三弄》,讓人沉浸在梅花的高潔與清逸中,陶醉于梅花的婀娜和傲氣里。
如今,我們站在伊山上,雖然看不到梅花點點,但聽著《梅花三弄》,那馨鼓聲聲,潺音串串,優(yōu)雅的旋律已將我們?nèi)谌?ldquo;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的意境。
行走在伊山,我仿佛也被《梅花三弄》的優(yōu)美旋律和崇高意境所感染,梅花那傲雪開放、不屈不撓的精神,激勵我們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