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史稱武陵,朗州,湘西北重鎮(zhèn),兵家必爭之地,背靠梁 山,面臨沅水,東有德山拱衛(wèi),西有河洑山隘口把守,此風(fēng)水寶地,自先秦一小漁村,演繹成今日繁華都市,彈指一瞬間。
五月中旬,雨季中難得的晴天,風(fēng)和日麗,依照市建行工會小組之安排,造訪河洑山,一行十幾人,不到半個小時車程,已在眼簾,沅江之濱,拔地百余米,如一蜿蜒的翡翠綠帶,向西北飄出,直到天際。
漂亮的油路,肯定不是上山的選擇,從隘口東邊的林間小徑,百草蔥蘢,樹影如織,翠葉中可見幾尊唐、清石碑,鐫刻著“崔婆井”、“太和觀”的傳說,更有遷客騷人的留言石刻,足讓行者駐步、思索、遐想。
抬頭便見解放軍的操練場,這曾是國軍94軍57師余程萬中將的司令部,昔日的軍令、國軍的步伐一去不復(fù),硝煙散盡。那山腰,櫻花林已枝繁葉茂,這東洋日本國之國花樹,滿坡都是,幾座抗戰(zhàn)的碉堡、地堡,就在其中,碉堡的上方,一方“中日友好”字樣的石碑,格外顯眼,彼時彼刻長眠的于斯的國軍將士,櫻花樹下,真不知是何滋味。
漫步山嶺,面臨沅江,高大的樹林下,一條似無盡的壕溝,蜿蜒西出,這就是傳說中的抗日戰(zhàn)壕,先前沉重的心,才有些豪情,這些土壕溝,已是青苔滿面,歲月的流失,已蝕出往日的威嚴(yán),有嶺崗上的烽火臺,樹木直指蒼穹。
這樣,在這山中徜徉,時而肅立、時而凝視、時而高呼、時而遠眺,周圍是密實的叢林,已是其中的一個無名樹干、樹枝、樹葉,是一株無名的小草、小花或是上面的露珠。
河洑山,不及泰山偉岸,華山險峻,黃山的風(fēng)高云淡,但“太和觀”這個道家道場,仍有綿綿香火傳承,“崔婆井”清泉依舊,山下沅水潺潺,良田萬畝,滋養(yǎng)著世代的子子孫孫。
河洑山,讓人沉思、讓人迷戀,滌人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