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我在短短的兩周去了兩次,一次是10月底在蘇州參加部隊發(fā)小聚會后轉(zhuǎn)道南京回長,因時間匆忙在中山陵和南京博物院看了看,一次是11月初參見常培學習時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
之前因為喜歡看《非誠勿擾》、喜歡主持人孟飛而常常關(guān)注南京這座城市。記憶中有媒體報道南京那年現(xiàn)已羅馬的原市長季XX要砍樹遭到市民的挺身護樹。于是最先注意到南京市內(nèi)主要干道上的梧桐樹,樹干斑駁、剛勁,但竟然全部在一米左右就分叉了,多的六七枝、少的也有三四枝,像一把大傘,似乎一棵樹就是一個家,孩子依附在父母的懷抱,站在爸媽的肩頭,漸漸長大后開始報答父母,為他們遮風擋雨。
中山陵 ,坐落在南京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郊外,整片的松樹、梧桐郁郁蔥蔥,林中一條木質(zhì)大道,真可謂天然氧吧。楓葉染紅了中山陵四周,杏葉淡淡的開始發(fā)黃,放眼望去層林盡染。中山陵從牌坊到祭堂,大小十個平臺,一共392級臺階,寓意當時中華民國3億9千2百萬同胞。從山腳下往上望,全部是臺階,從山上往下看,卻全部是平臺,這種景觀可見設計者的匠心獨運。設計師中國近代杰出建筑師呂彥直,似乎也是為孫中山而活,他獨有的兩件作品,就是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館,然后短短30多歲就殞命了,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嘆人與人的緣分。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過之后,心情沉重異常,30萬,幾天之間全部變成尸首,日兵憲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侮辱這個城市,大街上除了日本兵幾乎看不到任何中國人。記憶深刻的還有寫《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張純?nèi),一個相當年輕漂亮的美籍華裔女作家,以自己的生命深入搜索1937年那段黑暗的人類歷史。在走訪了大量的幸存者,查閱無數(shù)資料后出版紀實小說;蛟S是因為這些對她影響太深以致走不出去,在36歲的年紀抑郁自殺。還有一位美國國際女友人,南京大屠殺期間,大量難民涌入其所在的女子學院,在她的庇護下,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婦女得以逃脫日本兵的殘暴和魔掌,也是在晚年自殺身亡。我想或許是那段歷史讓她們每日夢魘到無法自拔。我無法理解的是,一家一家的、幾百人被日本兵槍殺、砍頭、蹂躪,相當多國人竟然毫不抵抗。
記住紀念館中的結(jié)束語吧。弱國就要挨打,覆巢之下無完卵,永遠不能忘記國家受侵略,人民遭浩劫的歷史教訓。只有高舉愛國旗幟、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強國建民,才能不再遭受凌辱和欺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