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過一句話,作者論及女人的溫柔時寫道:“女人低頭織毛衣時是最溫柔的。”
想來女人的溫柔似乎從古至今就與女紅分割不開,自古就有“男耕女織”的分工模式。紡織、漿染、縫紉、刺繡,全家老小的穿衣戴帽,無一不是由女人們親手制來。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古時候每逢秋深,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待布料柔軟服帖后連夜為家人趕制寒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慈母用千針萬線縫進去牽掛和叮嚀,那是早日平安歸來的祈愿。繡荷包,是少女們常做的女紅。小小的荷包,刺繡精美,是最好的定情信物。送給情人,掛在腰間,帶在身上就是一種幸福的相伴。那一針針繡出的是柔情蜜意。
時光千百年的流轉(zhuǎn),機械化替代了手工制作,紡織、漿染有棉紡織廠、印染廠,縫紉機的出現(xiàn),再不用千針萬線的縫衣納鞋底了,刺繡中的精湛手藝,諸如蘇繡、湘繡、顧繡,已被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得以保護傳承。
諸多的女紅手藝,流傳最為廣泛久遠(yuǎn)的當(dāng)屬織毛衣了,即便是今日,走在小巷的深處,但凡有點燦爛陽光普照的空隙里,總是能見到三兩個邊曬太陽邊織毛衣的女人。這樣的場景充盈著世俗日常生活、尋常百姓人生細(xì)碎的溫暖。
織毛衣是一種悠閑的手工勞作,不疾不徐,低著頭,長長的柔軟的絨線繞在指尖,四根或是兩根毛線針在手中飛舞著,就是這針線魔法般變成了成百上千種花樣,變成了毛衣、毛背心、毛褲。
雖說手工織出來的毛衣比不得機織的時尚創(chuàng)新,可是因為是一雙柔軟的手織出來的,它便多了些熨帖的溫暖。
毛線針最好的應(yīng)該是竹針了,它有韌性,通靈性,能知曉主人的心思。新買來的竹針總能聞到隱隱的竹枝的清香,用過多年之后,它不復(fù)筆直,會變形成彎彎的模樣,因為它一直順著主人的雙手在調(diào)整著,但是不論彎曲得多么嚴(yán)重,它都不會折斷。年代久遠(yuǎn),經(jīng)過主人經(jīng)年累月的摩挲,經(jīng)過時光的潤澤,它變得光滑烏亮。
柔軟的手,韌性的針,溫柔的心,織出來的毛衣又如何不熨帖溫暖呢?
一件毛衣,不知道要織多少萬針?椘鹨患滦枰荛L的時間,花費很大的心思,要計算著尺寸針數(shù),要策劃著樣式,每一件完工的作品,那都是用了許多心思。
在這速成的年代,手工制作的作品都是難得的珍品。
女人的溫柔自有許多方式詮釋,而低頭織著毛衣的時候別有一番風(fēng)情,那是一種沉靜的溫柔,如水般流淌,如秋葉無聲翻飛。
一針一線總關(guān)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