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對寒假許久的期盼,是對壓歲錢的等待;年味是對新衣裳的渴望,是對煙花鞭炮的熱愛;是對打燈籠、吃糖吃肉、殺豬宰牛的熱鬧的氣氛的憧憬……
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或許唯一的期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天假。再也沒有寒假,可以盼望著過年;再也沒有壓歲錢,可以享受和小伙伴比較紅包大小的那份簡單的樂趣;再也沒有終于穿上特意為過年準備的新衣裳的欣喜,也沒有忽悠叔叔去買更多更大的氣球的心情……
曾經,為了過年,奶奶家都會在農歷二十四過小年的時候,在清脆的爆竹聲中殺一頭吉祥如意豬,把豬瘦肉和肥肉搭配砍下,一塊一塊的擺好在木門板上,除了自家人需要用的半頭豬外,剩下的半頭用來出售給沒有殺豬的左鄰右舍。記得我們常常將新鮮的豬肝用報紙包起來,灑上水,丟在火堆里,烤熟,拿出來香噴噴的,吃起來津津有味,回味無窮。新鮮的豬肉往往供不應求,因為那時候走親訪友留下吃飯的人比較多,F(xiàn)在,往往都是喝杯茶的功夫就走過一戶人家,算是盡到了拜年的禮數。
曾經,為了過年,奶奶家和外婆家都會自制年糕,奶奶家用的是一般面粉,外婆家通常會添加糯米粉,因為總有親戚送給外婆糯米,而用糯米磨成的糯米粉制作出的年糕會更柔軟,口感更佳。每年,我們都會對兩家的年糕評頭論足,我更喜歡加入了糯米粉的年糕,外婆也會多給幾塊讓我?guī)Щ丶页浴,F(xiàn)在,外婆、奶奶都不自制年糕了,自然少了制作過程的年味。但是,隨著自己動手的越來越少,年糕做得越來越先進了。有加入南瓜的,如此不僅浸入甜味,顏色也更美觀。也有加入紅薯的,這樣便有了嚼的勁道。更有既加入南瓜、又加入紅薯,還加入桔餅的,如此以來,色香味俱全了。我是年糕的忠實愛好者,每每遇到好吃的年糕,總忍不住大大夸獎一番,如此,動動嘴輕輕松松賺到幾塊年糕。
曾經,過年之前,媽媽會準備紅包和禮品,送給外婆家和奶奶家,話說這是“辭年”;爸爸的徒弟們,也會準備些許東西,送到我們家和外婆奶奶家,也是給大家“辭年”;也因為有了“辭年”,讓大家覺得:要過年了!曾經,我最喜歡纏著爸爸的徒弟給我買商店最大更大的氣球,把它吹得很大很大;買各種煙花爆竹,和小伙伴們一塊玩,即使自娛自樂,也很開心;還有買旺旺大禮包,因為這樣可以收集很多的旺旺圖片,貼到課本上、日記本上,以至于后來還留下很多舍不得用的……曾經的初一,我們都是有至少三大桌人吃飯,男士一桌、女士一桌、小孩一桌,因為那時候曾爺爺還在,也有初一在給曾爺爺拜完年后一塊吃飯的習慣,所以,那時候是多么熱鬧、多么歡快……慢慢的,做飯的人覺得太累了,吃飯的習俗就免了,拜完年便各回各家……
……
這些都是曾經的年味,記憶中的年味。
或許對于八零后以前的人們來說,春節(jié)是我們兒時最美好的節(jié)日,年味是我們曾經最美好的味道。一放寒假,天天盼過年。到了除夕那天,可以穿新衣裳、放鞭炮、打燈籠,吃糖吃肉。過去的生活或許不富裕,但這些簡樸的玩具和念想,著實使我們興奮很長時間。如今過年時,或許不要再為做寒假作業(yè)而煩惱,也擁有了花樣繁多的飲食和娛樂方式,但似乎在大多數人眼中,春節(jié)已失去了曾經“隆重”的色彩,年味越來淡。在農村,年三十晚上,當新年的鐘聲敲響,家家戶戶放起迎新的鞭炮,燃氣五顏六色的煙花,煙花鞭炮聲,聲聲入耳的時候,你或許才能切身體會:過年了!而在城市,沒有煙花鞭炮的熱鬧,或許也只有在欣賞燈會時那擁擠的人群中感受到,這是:過年了!
如何才能再擁有以前的濃濃的年味呢?社會在進步,時光在前進,那些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然而,像莫言說的: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秘的氣氛,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了過年的樂趣。但這年還得過下去,為了更小的孩子。我們所懷念的那種過年,現(xiàn)在的孩子不感興趣,他們自有他們的歡樂的年。( 新民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