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這是我兒子高二暑假的一篇讀后感,讀完后我被孩子新穎、細膩的文筆,博學、明辨的思想所吸引,將這“一縷星光”與大家分享......
What is the answer to the world?
問題在腦海里在腦海里不斷循環(huán)著,躺在草地上,嘴中銜著一根青草,一陣清風襲來,我不禁閉上了早已疲憊不堪的雙眼。而故事,才剛剛開始……
我好似掉進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山谷,一刻不停地下墜,忘卻了時間的存在,失去了知覺,我無所適從,行將湮滅在這無窮的黑暗當中,可正當這是一抹耀眼的白光出現了,隨即傳來了一個機械的女聲。
“Deduce,staring”
Ⅰ
東非大草原,入夜 ,死一般的寂靜,月亮在烏云的遮蔽下忽隱忽現,遠處的草叢,泛著幽幽的綠光。
遠處一陣歌聲傳來,幾個皮膚黝黑的生靈圍坐在篝火旁,沉聲吟誦著什么。雄雄的火焰在風中搖曳著,暖暖的,在黑暗中,給人一種生的希望。而他們目光中透著虔誠,似是在向眾神祈禱著什么,但風愈來愈大,雨滴也隨之開始滑落,忽然間,一道閃電劃破長空,橫亙于天地之間,令萬物為之臣服。他們開始顫栗,開始驚慌,加快了口中禱告的速度,面帶惶恐地匍匐在地,向眾神給予最高的敬意,乞求他們不要帶走那象征溫暖.富足的火種?上,這終究不過是徒勞,暴雨如期而至,火焰在雨中無力地掙扎,“嘶~”火焰無情地滅了,帶走眾人的希望,天地復歸為一片死氣的暗。
The answer to the wold is just :為神明服務,至少,目前的答案是這般。
Ⅱ
“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
塞北,黃沙漫漫,一位白鬢老人,倒騎青牛緩緩走著,出奇酷熱的塞北,老人身邊,卻有著那么一絲沁人心脾的陰涼。慈眉善目的老者帶著一絲玄妙的微笑,漸漸消失在地平線上,卻在函谷關,留下了答卷。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天道行而有常,利萬物而不傷害,而人便當絕仁棄義,絕圣棄智,行上善若水,順天道自然。
還真是一個聰明的擦邊球,我無奈的聳了聳肩。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東魯,泰山之巔,風起陣陣,衣袂翩翩,一位棱角分明的老人,拱手而立,神情肅穆,俯瞰著那茫茫蒼生,禮樂聲起,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天命瑰怪莫測,不可言之,而人又當如何?子不語怪力亂神,與倒騎青牛的老子不同,君子應當敬畏天道,人應當恪守追求禮,追求德,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格規(guī)劃。至育中和,不偏不倚,行中庸。
But what is the answer to the world? 問題仿佛被忽略了.......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印度,菩提加雅,此地起佛國,梵音陣陣,菩提樹下,一位身著白衣的僧人,立地成佛,周身佛光遍布,就此參破禪機,看破塵世。
而他得出的答案,似乎與那位塞外的老者的,有通玄之處。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世間萬物參破,不過無常二字,萬物因緣而起因緣而滅,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一切不過都是以時間和空間為坐標,被一張因緣的大網所籠罩,皆是虛幻。六道輪回,靈魂不滅。身處其中的人們,唯有拋去心中業(yè)障,放下屠刀,滅絕欲望,才可以立地成佛,休得正果。
真是聰明,問題又被巧妙地避過了......
而同處于軸心時期的西方,此時,卻正在孕育著欣喜。
地中海,雅典,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云層,灑向大地,照向城中那一群愛智慧,愛生命的人們。伴隨著晨光的灑下,學院內各個流派的思想,悄然萌發(fā)著。
學院門口智慧女神雅典娜靜默地矗立著,沐浴著陽光。學院內傳來了一個聲音,振聾發(fā)聵。
“未經過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實在是很讓人興奮與激動,這簡單的一句話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人類終歸不再將所有行徑付諸于神靈,開啟了自我審視的大門問,歸納法與演繹法的出現與運用,使有思想人們漸漸開始發(fā)現,自己方才是丈量萬物的尺度,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體。
但很可惜,超前的思想總是得受到時代的束縛,而第一個敢于去擁抱智慧,為天下先的人,終將為愚昧的時代所不容,蘇格拉底并不受尚未開竅人們的歡迎。在眾弟子不解的眼神中,他拒絕了逃跑,坦然地喝下了毒藥,投向了智慧與信仰的懷抱。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而種下的這顆思想的萌芽,正在悄然生長,也許有一天會帶來驚喜的。
III
好景不長,思想的曙光并沒有能夠持續(xù)多久,便被烏云與硝煙所遮蔽。
圣城,耶路撒冷,硝煙彌漫,旌旗密布,滿目瘡痍,呼嘯的狂風掠過早已殘破不堪的城墻,為逝去的生命,奏起一曲悲愴的哀歌。為了上帝,為了真主,無數信徒獻出了自己最為寶貴的生命。
宗教再一次戰(zhàn)勝了理性,甚至更有少數外表虔敬,內心暗藏魔鬼的人們,拿起了哲學的武器去捍衛(wèi)宗教,使之它能夠更加蠱惑人心。于是上帝成為了真理之光,而人類只有在上帝的指引下擺脫原罪,靈魂擺脫肉體才能意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理。甚至他們還引用了“自由意志“的概念用以掩飾惡的存在讓宗教從邏輯上,變得無懈可擊。
就這樣,大部分靠生活的本能維持著,尚且沒有明確的信念和道德觀,也沒有對自我的反省意識的人們,被卷入了宗教的愚弄和無盡的糾紛中,任何敢于質疑教會的人,都將受到“上帝使者”的懲戒,而對于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戛然而止了.......
Ⅳ
頭頂上的的烏云終究會有消散的那一天,而那一天,人們的思想,將迎來新生。
在教會陰云的統(tǒng)治下的歐洲,是絕對不允許異端思想的出現的。但你大可以脅迫我的肉體,卻永遠別想禁錮我的思想,思想是不會懼怕子彈的。在人類理性的火光下,那顆早早在古希臘時期便種下的種子,已經生根發(fā)芽了。
我思故我在。
瑞典,大雪紛飛,清晨的街道上顯得格外冷清,一個煢煢孑立的身影彳亍前行,為了躲避教會的戕害,他不得不只身來到這冰天雪地的異國他鄉(xiāng),為了傳播他那與世俗有些不容的思想。
我思故我在,但我思故我不完整,那么完整的是什么?
上帝......
也許笛卡爾依舊提出了上帝的概念,但與宗教不同的是,宗教需要用上帝來解釋這個世界,萬物的運作以及一切規(guī)則。而在他的哲學中卻在盡可能的去撇開上帝,上帝成為了那個使世界動起來的一個小小的觸發(fā)力,除此之外,再無他用。
同時,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出現,使得圖形與數不再是兩個相互孤立的概念,漸漸地人類開始使用數,來思索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各種運算符號與圖形的交織,使數學開始了迅速發(fā)展,普萊尼茨開創(chuàng)了微積分,物質開始被無限的細分,可細分到最小后又究竟是什么?
難道.......
還是上帝?
很快,機靈的人類給出了答案,柯西定義用極限解釋了這一切。也許是學識太淺薄了吧!我有些犯迷糊了,極限的內涵又是什么?
難道這個問題一定要歸結于上帝?
V
人類不知道明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
我們通過經驗所感知的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嗎?
蘇格蘭,一個晴朗明媚的午后,花草在風中搖曳著,蝴蝶悠悠然的飛舞,潺潺的流水聲,遠處時不時傳來幾聲喜鵲的鳴叫,在這美麗的鄉(xiāng)間,一位年輕人正在書桌前,奮筆疾書。人類思想重新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直以來人類都認為只有通過因果律與三段論所證明出來的才是值得信服的,可我們所處的世界就真的是真實的嗎,所謂經過嚴密論證的因果關系,在下一刻又是否會繼續(xù)發(fā)生?我們所看到的并不是事件的原因,那不過是事件有規(guī)律的“恒常連接”,某些我們認為很清楚的公理,也許根本無法用經驗或是理性來證明。
這個世界都不真實,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休謨如是說道。
一杯水是清澈的,而海水卻是黑色的,就像小道理小的道理可以說明,真正的大道理卻是沉默的。
德國,哥尼斯堡,依舊是一個無聲而又寂靜的夜晚,一位身著黑衣的白胡子老人站在草地上,仰視著此刻頭頂爛漫的天空,閃爍的群星以絢麗的姿態(tài)霸占著原本混沌沉重的夜幕,震撼人心。老人在年輕人的思維基礎上,更加深入了一步。
他提出,人類是通過“先天綜合機制”去認知整個世界與“物自體”的,而對于“物自體”,那是無法知論的先天存在之物。先天綜合機制是客觀存在的規(guī)則,無法予以懷疑,或者說,懷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形的世界被無形的機制所束縛,在機制的作用下,有些事物是人類無法去認知的(例如上帝),而這一類事物即“物自體”,就像二維的世界不過是三維世界的投放,通過二維平面是無法感知的三維世界的,而我們所處的三維世界不過也就是更高維度世界的投放,人類所能感知到的東西不過是極為有限的。
問題是存在的,但答案是不可知論的。
我愈發(fā)迷惑了.......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們,他們才有希望。
從康德開始,日耳曼人繼往開來,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時代,而他們,又給了我們怎樣的答案呢?
類似于康德的“物自體”學說,黑格爾認為這個世界有一種“世界精神”使得世界不斷變化的,向著有序方向逐步邁進(有些類似于煽增定律),故而無論人類如何發(fā)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無法阻止歷史洪流的滾滾邁進,人類不過是“世界精神”為了朝著有序化邁進的工具。而“世界精神”是什么?他認為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它的存在即為合理。難道又是上帝?(我的內心幾近是崩潰的)
人類不過是工具,根本就沒有能力與資格去知道問題的答案。
這........是在自欺欺人嗎?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
與康德與黑格爾不同,在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觀中,驅動生命乃至世界的意志是可以被認知與解釋的,即人類原始的欲望與生存的本能或者說是生命意志,而人類不過是被欲望所驅使的有機體,是在欲望面前卑躬屈膝 .茍延殘喘的奴隸。那么,人類處在這是世界上所應當做的是什么?
禁欲。
Are you kidding?這不是老子在幾千年前的答案嗎?一種無力感頓時在心中油然而生。
群山之巔,電閃雷鳴,凜冽的狂風在向世間宣泄著不滿,一個渺小的身影在風雨中傲然挺立,豆大的雨點早已淋了它的全身,大自然的發(fā)泄隨時會把渺小的他撕碎成灰,但他不屑于屈服,風雨飄搖中他竭盡全身的力氣吶喊道:“上帝已死,新世紀的人們!聆聽查拉圖斯特拉的吶喊吧!”
尼采的出現打破原有的價值石板,他是破壞者,是犯罪者,不過,他卻是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者!
上帝的存在開始瓦解,與叔本華相似,尼采同樣也認為世界的本體應當是生命意志,更準確的說,應當是“權力意志”,但與叔本華的悲觀理論不同,他創(chuàng)建了超人理論,將自己比作是普世的太陽,予人以光明指路。他將權利意識(人的道德)分為兩種:奴隸的道德與貴族的道德,前者強調同情與悲憫以限制超人,后者則崇尚進取.強大,教人以如何做超人。而在權力意志的引導之下,人類終歸會向著一個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而對于世界的真理,他也沒有回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人類過度于去依賴于理性是荒謬的,人類渴求于用理性去尋找這個世界的真理,甚至于忽略感官的存在,可是理性存在的目的不就是讓人類過的更好,而不是用框架去框定思想,。那么之于世界真理的回答,本來便是流動的,而人們總結出來的無數真理,不過都是錯誤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存在,而真正的真理,便是對人類怎么有益怎么回答。
也許答案根本就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我們的實際需求與價值觀來決定,它的正確與否.......
問題告一段落,我突然想到《第七封印》之中,當伯格教授被問及上帝時所念叨的那一首詩:
Where there is the friend I seek everywhere?
Dawn is the time of loneliness and care.
When twilight comes I am still yearning
Though my heart is burning, burning.
I see His trace of glory and power,
In an ear of grain and the fragrance of a flowers,
In every sign and breath of air.
His love is there.
His voice whispers in the summer breeze.
也許知道事情真相的可能性遠的謊繆,也許我此生也無法踏及所謂的真理,可既然理性無法帶給我一個完美的答案,而人的天性又使我自我排解,那么在路上經歷,便是全部的意義。
睜開眼,打個哈欠,伸個懶腰,剛剛發(fā)生了什么?真是好久沒睡這么香了呢!
END
李子健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