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又言:“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足見寫好文章的重要,然而,寫一篇好文章又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貫穿始終的思想,需要有飽滿豐富的內(nèi)容,需要有凝練從容的語言,三者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對于寫作之人的要求,是相當(dāng)高的。而我只想淺談一下寫作中的一環(huán)——煉字。
常聽人說,漢語是最難學(xué)的,這話我非常贊同,漢文化五千年歷史的沉淀,讓每一個漢字蘊藏的含義都非常深刻。同樣的一個字,往往會有多重含義,而同樣的一句話,用這個字和另一個字都會有很大的差別。舉個例子來說,“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試想,倘若將其中“綠”字換成“吹”字,又或者換成“過”字,這一千古名句是不是失去了許多韻味?史書說,大詩人王安石也為這一個字考慮了許久,反復(fù)斟酌才最終定下“綠”字,“綠”字的精妙之處在于,詩人將形容詞用做動詞,生動又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幅春風(fēng)拂過岸邊,江南水鄉(xiāng)青蔥翠綠的畫卷。
“推敲”的由來也是煉字的一個故事。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有一次他正琢磨的一句詩“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反復(fù)琢磨是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結(jié)果太專注撞上了唐代大家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問賈島為何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他的那首詩和正在琢磨的字說給韓愈聽。韓愈說:“我看還是敲字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深人靜之時,多了幾分聲響。賈島連連稱贊,不僅沒受到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這便是“推敲”二字的由來。
煉字之法,既在于平常的積累,也在于寫作過程中的反復(fù)提煉,首先要考量這一字詞是否能夠準確地表達其含義,意思對了,再看是否通順連貫,是否輕重適宜,是否語境相符。用字準確,是寫作之人謹慎穩(wěn)重的表現(xiàn),用字巧妙,則往往是一篇美文畫龍點睛之筆。寫文章就像蓋樓房,每一個字就像一塊塊磚,磚頭好不好,決定樓房能蓋多高,結(jié)不結(jié)實,好不好看?梢姛捵,既是寫文章必備的一環(huán),也是相當(dāng)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當(dāng)然,如果寫作之人能夠讀萬卷書,同時行萬里路,精進思想,見識廣博,那寫文章也是信手拈來的容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