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業(yè)務是現代信息科技與傳統銀行業(yè)務相結合的產物,它使得傳統的銀行儲蓄、支付結算等業(yè)務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極大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使消費者獲得了極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因銀行卡犯罪引發(fā)的儲蓄合同上的糾紛也呈明顯上升趨勢。因其真?zhèn)慰y辨、舉證責任分配難、歸責原則不統一、盜刷原因難查清等各種原因,導致不同法院在面對這種糾紛,在案件受理、舉證責任分配、法律適用等方面做法不一,導致判決結果的迥異。這種判決上的迥異不僅造成了個案的不公,也影響了我國法律適用的統一性。
為了更好的說明該問題,有必要通過幾個實例來進行分析:
案例1:珠海王某的銀行卡在ATM取款時被犯罪分子復制,卡內25467元被盜。王某和銀行均向公安部門報案,公安部門已立案偵查,但尚未偵結。王先生將銀行訴諸法院。法院認為,王某在銀行開設活期儲蓄賬戶,銀行為王某出具了存折及銀行卡,雙方構成儲蓄合同契約關系。銀行卡系雙方儲蓄存款合同的憑證,且由銀行提供,因此必須對該銀行卡具有識別能力,但本案中,銀行對自己出具的銀行卡沒有能力鑒別真?zhèn)危鳛閮π詈贤瑧{證的真銀行卡沒有用于交易,因此不能認為銀行與王某成就了一筆交易,銀行須賠償王某的全部損失。
案例2:程某在用銀行卡存款時發(fā)現銀行卡存款余額少了3萬余元。程某以銀行對其存款未盡妥善保管的合同義務為由,將銀行訴至法院,要求銀行賠償其丟失的存款及相應利息。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憑已知的知識和事實尚無法解釋清楚,程某提供的證據也不能證明銀行在提供銀行卡交易服務方面存在過錯,因而直接導致存款的丟失。而且,也不能排除程某自己不慎泄露或使用中被他們偷窺到密碼,導致存款損失的可能性。最后,法院判決銀行不承擔責任。
同樣都是銀行卡內存款被盜的案件,卻出現了顯然不同的兩種判決。盡管判決的理由、依據和結果有所差異,但法院對于上述案件所歸納的爭議焦點是一致的,即對于存款人的損失,過錯在哪一方;當兩方均存在過錯時,過錯責任的分擔比例又如何來確定。 對于此類案件,法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竊取的是持卡人銀行卡內的資金,而不是銀行的資金。從法院的判決結果來看,也能作出是在這一前提下進行的判決結果。
而關于存款行為的法律性質,我國學術界大致有三種觀點:第一,認為存款行為不轉移存款所有權。第二、存款合同是一種混合合同。第三、存款合同是消費寄托合同。我們認為,存款合同應屬于消費寄托合同,即銀行出具銀行卡給持卡人,銀行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持卡人存入的貨幣資金的權利,與此同時,持卡人則享有損失或者到期要求銀行償還存入的貨幣資金并支付利息的權利。
盡管存款行為屬于消費寄托,存款人存入貨幣資金后,貨幣資金的所有權即刻轉移至存款銀行,但如果主張涉銀行卡合同糾紛的勝訴方在持卡人,還需明確犯罪嫌疑人使用偽卡和密碼的行為是否構成持卡人與銀行之間的交易行為。在銀行卡交易中,持卡人需通過銀行卡介質和輸入密碼這一行為來實現金融電子化交易,兩者缺一不可。金融化電子系統只能通過銀行卡與密碼來核對持卡人的身份和交易內容,銀行卡和密碼的使用在經過交易系統核查無誤之后,應該視為已經確證了持卡人本人的身份及相關交易內容。因此,即便持卡人委托第三人適用銀行卡和密碼進行交易,甚至是犯罪嫌疑人使用銀行卡和密碼進行交易,銀行卡和密碼的使用構成了持卡人本人行為的法外觀,持卡人不能否認銀行卡和密碼使用行為的法律效力。
鑒于此,真卡與密碼的使用,不管是否是持卡人本人的行為,如無免責事由,應視為持卡人本人的行為。但如果使用的是偽卡,即便是使用了銀行的密碼,也不能視為持卡人本人的交易行為。因此,金融電子化交易的基礎和前提就是其系統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加之銀行卡又由銀行制作發(fā)放使用,自然有義務識別銀行卡的真?zhèn)巍?/p>
然而,如果在銀行卡的保管和密碼的保護方面持卡人若存在過錯,導致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而持卡人又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下顯然是對銀行不公平的。這會容易誘發(fā)兩個方面的道德風險:第一,持卡人與第三人合謀,串通犯罪;第二,持卡人疏于對銀行卡與密碼的保護。針對第一種情況,由于已經屬于刑法的調整范圍,自然有刑法加以預防和懲罰,不存在民事責任如何分擔的問題。至于第二種情況,如果沒有犯罪嫌疑人侵犯銀行財產權益的犯罪行為,持卡人即便是丟失了銀行卡、泄露了密碼,銀行資金也不會遭受損失,更何況持卡人并沒有丟失真卡。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銀行能夠識別偽卡,銀行資金同樣也不會損失。因此,持卡人的行為構成了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銀行也可以侵犯財產權益為訴求向持卡人要求承擔相應過錯責任,分擔損失。也就是說,銀行并不應承擔百分之百的責任。
當然,在發(fā)生偽卡盜刷案件后,受損害的持卡人一般是最先直接與營業(yè)網點的工作人員進行聯系,因此給基層網點的工作人員幾點風險提示:在面對盜刷案件或者銀行卡詐騙案件后,不建議工作人員幫客戶采用連續(xù)三次輸入對方賬號的錯誤密碼的方法來使其賬戶凍結(只能針對對方賬號也是建行的情況),而是應該立刻將持卡人的任何表述及形態(tài)同步錄音錄像,以做證據保存,然后引導其向當地的派出所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