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了黃仁宇先生的代表作《萬歷十五年》,收獲頗豐。本書的英文名——《無關緊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可以說對全書做了一個完美的概括,通過聚焦于明朝興衰長史中的一個點,著重于對六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折射出明朝末期漫長的怠政時代,以及無可挽回的衰頹之勢。
大明帝國高度中央集權固然是其積重難返的根疾,但以張居正、申時行為代表的政府官員在國家治理中,漠視群眾疾苦,或不顧地方實際,以大行改革之名謀取私利;或迷失在權謀“中庸”之道里,不作為以圖仕途長遠,奢侈享受、貪圖安逸的官風盛行,則直接導致了民怨沸騰,政權覆滅。
慎思方能篤行,讀完此書,不禁掩卷良久。以史為鏡,自正衣冠,做為一名銀行工作人員,自己決不能如此二人一般,突破底線、貪污腐敗、消極無為、逃避責任。一定要踐行黨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懷,牢記共產(chǎn)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加強黨性鍛煉和道德修養(yǎng),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潔從政、從嚴治家,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始終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的精氣神,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在“十三五”規(guī)劃開局起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奮發(fā)有為、建功立業(yè)。
而要進一步做到“知行合一”,則要做到在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進行正確的取舍。“知”是“良知”,是經(jīng)過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才能升華為心懷群眾的大愛,才能提煉出大公無私的信念,在一次次實踐中給舍小利為大義的抉擇提供勇氣,在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中選擇后者。不將家庭經(jīng)濟、個人仕途作為自己濫用權力尋租、大肆斂財?shù)墓诿崽没实睦碛伞?ldquo;行”是“長行”,是以篤定的姿態(tài)長期踐行。在實踐中,不能一遇困難就退縮,一有問題就擱置。要腳踏實地、克服避難就易的心理狀態(tài),不怕麻煩,吃苦耐勞,深入群眾,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意、排民憂、暖民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做為一名長期在銀行一線工作的普通員工,如何將“知行合一”落實到平常工作中,是一個重大而意義深遠的命題。一方面我要堅守“良知”,傾聽客戶需求,盡力為客戶解決問題、辦實事,另一方面我也要堅持“長行”,準確把握和領會黨中央的精神,明確哪些應該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是提倡的、哪些是禁止的,強化紀律觀念和“負面清單”意識,做好日常工作;同時,積極學習與鉆研專業(yè)知識,增強自身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高標準、嚴要求,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優(yōu)化服務群眾的能力,做一個業(yè)務能力過硬的實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