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女作家張德芬的力作,是上學的時候同學推薦的,聽著書的名字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所以果斷的到書店買了一本。工作以后,閑來無事,又拿起這本書,細細品讀一番,比上學的時候有了更深的感悟,這本“都市身心靈修行課”,用心傳遞著“愛、喜悅、和平”,它帶給我的是心靈的凈化和洗滌,指引著我對待工作、生活的態(tài)度。
這本書以主人公若菱的感情和工作為主線,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這些道理通過若菱與一位老人的對話融匯在故事里,使讀者很有興趣讀下去,并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作者的引領,不自覺地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應該怎樣調(diào)試自己的心情?同樣,這些問題也正在困擾著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從學校懵懵懂懂的步入社會,那種新鮮感就足以讓我們興奮不已。當我們懷著滿腔的熱情,憧憬著無限的美好迎接工作中的一切時,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深深的擊打著我們。每天要按時上下班,甚至加班,再也不能像做學生的時候,除了上課,其他時間都是那么自由,無拘無束,再也不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們卻要在一個崗位上重復的做著一樣的事情,每天面對著形形色色的人。初入工作的我們,都是做著與自己專業(yè)本身沒有多大關系的工作,我們不怕從基層做起,可我們怕的是自己原來離夢想那么遙遠。對生活和工作的茫然,讓我迫切的希望從書中找到答案,找到促使我不斷進步的動力。
細細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工作態(tài)度。這本書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zhuǎn)折是建立內(nèi)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nèi)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zhì)的人。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面對困境時,太多的埋怨、躲避、壓抑蜂擁而至,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尋找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nèi)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霉,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nèi)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工作態(tài)度。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換一種方式去理解,去思考,原來并沒有那么難。最現(xiàn)實的例子就是我們不可逃避的各項指標,原來看起來很難完成的任務,現(xiàn)在通過自己積極營銷,充分利用辦業(yè)務的空閑時間與客戶交流溝通,才發(fā)現(xiàn),原來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可以改變很多事情,再也不是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營銷意識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思維。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在平凡中不斷改變,對工作和生活充滿了希望。書中的老人說:“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zhuǎn)地隨之改變。”老人仿佛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了我們所有人這種心態(tài)的不合適。我們總是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衡量、批判他人,探討著別人的不當,生活的不公,卻忽略了自己。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總是認為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面對著形形色色無知的人群,卻沒有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認為簡單、重復的工作,卻是在解決著多少人們急切的難題,我們認為別人很無知的時候,其實自己曾經(jīng)也那么無知過,我們的每一次耐心都是給客戶最溫暖的傳遞,對客戶建立了最大的信任。改變一種心態(tài),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忍耐,客戶的每一句感謝、每一個微笑都是對我們平凡工作最美好的回饋。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魔法師,當我們渺小的不能立刻改變這個社會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以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慢慢適應著這個社會的節(jié)奏的,讓自己的改變也一點點去影響這個社會,終將有一天,我們會在平凡的崗位上熠熠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