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一個小伙子特別信佛,放棄了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遠走他鄉(xiāng)去求佛。他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經(jīng)過了千山萬水,經(jīng)受了忍饑挨餓,一直沒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
有一天,小伙子來到一座宏偉莊嚴的廟宇,廟里的方丈是個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誠地在大師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師給他指點一條見佛的道路。大師見小伙子如此癡迷,長嘆了一口氣,對他說:“你從哪里來,還回哪里去。當(dāng)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門投宿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給你開門時赤著腳,那個人就是你要尋找的佛。”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終于有了實現(xiàn)的希望。他告別了大師,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
小伙子走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中間有許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邊有亮燈的人家。他一次次滿懷希望地敲門,卻一次次失望地發(fā)現(xiàn),那些給他開門的人沒有一個是赤著腳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著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個赤腳的佛依然沒有蹤影。當(dāng)他在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后半夜終于走到自己家的門前時,他甚至沮喪得連敲門的勁兒都沒有了。他覺得自己是個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他又累又餓,無奈地敲響了家門。“誰呀?”那是母親蒼老的聲音。他心頭一酸:“媽,是我,我回來了。”只聽屋里一陣劈啪亂響,不一會兒,母親衣衫不整地開了家門,哽咽著說:“兒啊,你可回來了!”母親一邊說著,一邊把他拉進屋里。燈光下,憔悴的母親流著淚,用無限愛憐的雙手在他的臉上撫摸,淚光中分明是滿足的笑容。
小伙子一低頭,驀地看到母親竟赤腳站在冰冷的地上!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話,“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的腳下,淚如泉涌:“母親……”這一刻,兒子頓時大徹大悟——親情是佛,母愛是佛,父母是應(yīng)敬的佛。
這是在微信圈中流傳的一個段子,讀罷上面這個故事,引人深思,讓人醒悟,感想頗多。在給我們帶來啟示的同時,這也反映出現(xiàn)時代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和現(xiàn)象。
“孝行天下”。你看,每當(dāng)農(nóng)歷初一、十五等廟會、祭拜日、禮拜日,哪座名山古剎、道觀寺廟、圣殿教堂,不是對其頂禮膜拜的一些信徒?到處是人滿為患。當(dāng)然,信奉佛、神、教等是個人的信仰和權(quán)力,他人無權(quán)反對也無權(quán)干涉。當(dāng)下,很多人不惜跋山涉水,寧可舍出大筆錢財,拿去孝敬心中崇拜的“神”、“佛”;蚬虬莘瘕悘R宇,求仙拜神、燒香念佛,祈求神靈保佑升官發(fā)財、祈福平安快樂;或到佛教等“圣地”去施舍或修建寺廟以求花錢免災(zāi);或到市場購買大量魚、龜、蝦、蟹去放生祈祝自身健康幸福。而對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卻視若他人,哪怕其住在冬不能避寒夏不能擋雨四面透光八面漏風(fēng)的茅草房,吃糠咽菜,甚至吃了上頓愁下頓也不愿也舍不得去“施舍”些許錢財給自己的父母。舍得用大量時間去拜神求仙,卻騰不出一點點時間去陪伴父母。如此對待自己的父母,更何況對他人?只可惜很多人拜過“神”“佛”也不能深刻醒悟,更不能大徹大悟,這是對父母的不忠不孝。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許多人寧可舍近求遠,不惜一切代價,去外面請神求仙來保佑自己。卻忽略常伴在自己身邊且有恩于己的父母的存在,不敬不孝?傁嘈“遠方有神靈,近處無佛身”。而一旦為難之時,卻不聞不問不管不顧理直氣壯地手一伸嘴一張向父母要這要那,但很少去體會父母的感受。而父母不論怎樣為難,寧可吃盡一切苦想盡一切辦法,盡最大努力滿足其要求。求仙拜神時一步一磕頭一跪三叩首,對父母做到了嗎?反而腰板挺直仗義,有的動輒稍不如意還要對父母呵護斥責(zé),這是對父母的不義和大不敬。
“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雖對父母不孝不敬,父母為兒女恨不得掏心來給他們吃,而兒女們又會怎樣呢?子女遠行時樂而忘憂、樂不思蜀,是否去考慮父母的思念之苦?父母深知“在家千般好,出外萬般難”。卻從不計較兒女對其的“孝”與“敬”、愛與恨、對與錯,反而惦記掛念,在家燒香拜佛祈盼出門在外的兒女平安歸來。的確,每個遠行的人不論爬多高行多遠,當(dāng)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家,哪怕是再窮在困難甚至是破敗不堪但能給你溫暖、安穩(wěn)的家。
每個人要永遠心存善念,銘記:父母在就會有家在,家永遠是你溫馨、安全的避風(fēng)港。你無論走到那里哪怕是走到天涯海角,父母都是你永遠的依靠,是你永遠能夠避災(zāi)躲難的保護神,更是你永遠應(yīng)該跪拜的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