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很多人喜歡的東西,茶的種類繁多,也各有各的喝法。城里人喝茶全部是買的,鄉(xiāng)里則習(xí)慣自己制作。
這個周末回福臨,看到三叔家文豆腐的媳婦在采摘茶葉,雖然天氣不算很熱,她卻還是裹著一塊方巾,臉龐紅撲撲的。腳步在茶埂間不斷地移動,雙手麻利地在茶樹尖尖上掐下那些嫩尖,放入身邊的竹籃。三個多鐘頭,一大筐青綠的嫩芽,大概有5斤吧,在陽光的照耀下茶葉上的毛絨清晰可見。我走進(jìn)去看,也想試試,她卻阻止,說是怕茶樹上的小蟲和樹枝弄傷我的手臂,皮膚過敏會奇癢無比。但還是忍不住好奇,去摘了些,手觸碰茶葉尖,軟軟的。茶葉汁弄在手上,有些黏糊糊的,但是那股清香卻一陣陣的撲來,令人無比地舒暢。
茶葉采摘回來后,開始放入柴火大鍋內(nèi)翻炒,一次不能太多,火也不能放的太大,翻炒過后的茶葉由青綠開始變得有些泛紅,色澤也沒有先前清潤,倒是很有厚重感。第三步是體力活,把翻炒過的茶葉放在洗衣物的青石板上,反復(fù)揉搓,想起洗衣物就是這樣的,不由得笑出聲來。再看文豆腐媳婦,臉頰已變得通紅,額頭上沁出密密的汗珠,手中的茶葉在她不斷地揉搓中卷成一團(tuán),茶葉汁透過茶葉順著青石板流出來,再團(tuán)成團(tuán)使勁把茶葉中的水分?jǐn)D干。揉的時候見她順柔反揉,想起面食師傅做包點(diǎn),揉面團(tuán)也是很有講究,或許同樣的道理。見她如此辛苦,我問道,你家里的茶葉都是你自己做的嗎?她一邊繼續(xù)忙著一邊回答我。“一年中制茶均是在7月前,清明是第一道茶,然后是谷雨,這些茶新鮮、嫩但卻有些苦澀。我們自己最喜歡吃的是最熱季節(jié)的茶,也就是6、7月采摘和制作的茶葉,陽光充足茶味更濃,尤其是鄉(xiāng)里人喝完茶后喜歡連茶葉一起吃下去。綠茶不能放太久,一般上半年做三到四次茶葉,就能保證一年的量了。手揉過茶葉后,茶葉汁沁入皮膚和指甲,很難清洗,往往會把手和指甲弄得黑黑的。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不能下田或沾泥巴,否則就弄不干凈了。”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煙熏了。文豆腐媳婦把成團(tuán)的茶葉從籃子里取出,一個個剝開均勻地撒在簸箕(鐵質(zhì)的)里,架在柴火鍋灶上,完全用炭火灰慢慢地熏。過一段時間就要幫這些茶葉翻翻邊,直至其干透。見正午陽光大好,我問:“為何不放在陽光下曬干?”她笑了,茶葉千萬不能曬的,只能用火和熱氣去熏烤,否則有腥味,茶葉就全浪費(fèi)了。原來如此,煙熏味就是這樣來的。
我一直喜歡喝綠茶中的煙熏茶,習(xí)慣喝完茶后把茶葉吃下去,這次終于知道了煙熏茶的制作全過程,也算是一種收獲吧。喝茶的人習(xí)慣洗茶,如今親眼所見茶葉的制作,我也開始喝茶前洗洗茶,一是去掉那些毛茸茸的茶茸,二是茶葉的整個制作過程茶葉是沒有清洗環(huán)節(jié)的,那就在吃之前洗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