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上看見一個帖子,說是原房東剛過世不久,遠在國外的子女就通過線上賣了房子。屋里還有很多老人留下的東西沒收拾,還遺留好多老人珍藏的相冊、獎章、日記、書籍等。買房人讓賣房人來收拾,賣房人回答說出國了,處理不了,你們都統(tǒng)統(tǒng)扔掉吧!
仔細翻了翻這些東西,大概都是老人一生的回憶吧,到老了還在珍藏,保存的很好。有三本相冊,相冊里有老人年輕時的照片,站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應該是個意氣風發(fā)的知青。還有各種朋友的照片,背面寫著朋友名字,哪一天惠贈留念的。也有老人父母、親友、子女各個時期的照片。放在最前面的,是一張十多年前大家庭的全家福,和子女的結婚照。其中還有老伴年輕的照片,保持跟新的一樣,底片還在,仔細的包好了,照片都仔細的過了塑,保存的很仔細。五個陳舊的牛皮日記本,里面記載著從15歲到70多歲里的瑣事和感悟。有對同班女同學的暗戀;有下鄉(xiāng)后的心路歷程;還有那個特殊年代里的人和事,有年輕時的意氣飛揚、揮斥方遒。有孩子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的初為人父的欣喜;也有下崗后,為了為孩子買輛自行車,四處借錢的辛酸。一個人一無所有,到外地打拼的歡樂和孤獨。最后,將兒女都撫養(yǎng)成人,成了家,老伴卻過世了,日記里剩下的只有對年輕的追憶和思念。還有很多獎狀、獎章,從廠勞動模范到技術能手,還有一些來到外地后參加比賽的獎狀。里面還有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證,還有子女小時候得的各種獎狀。從這些東西里,大概勾勒出老人的一生軌跡:從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個大家庭,受盡父母兄弟姐妹的寵愛。父母是國企職工,無憂無慮的長大,中間穿插著青春期的暗戀。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到草原當知青,然后,恢復高考后又考上大學。進了國企后,從技術員做到了副總工,遇到恩愛的老伴,有了一雙兒女。然后下崗,又出來打拼,在這安家。把子女培養(yǎng)成才,送出國外,老伴走了,孤獨的度過 了最后6年。
買房人看著這些到了半夜,唏噓不已,沉默無言。這些老物件承載了老人一生的美好與辛酸,子女卻棄之若撇履。把重要的挑出來了,留下了日記、相冊、獎章。還有一本五幾年的新華字典,一套六幾年的老版毛選,還有一些有收藏意義的書。其它的在群里送人了,剩下的送到了廢品站。
哎,人生再精彩,走了可能連子女都記不住了,你所有的珍藏所愛,或許在別人眼里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可憐你一世酸甜苦辣呀!
看完這個帖子,很受教益。作為一個社會人,各有所好,術有專攻。有人愛權力,有人喜歡錢財,有人喜歡名譽,有人喜歡詩酒歌賦,有人喜歡文學創(chuàng)作,有人喜歡研究學術,有人喜歡探險,有人喜歡做工......
其實權力、金錢、名譽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善待自己,你就算擁有了全世界,隨著死去,也會煙消云散,什么你自己認為多么珍貴的東西,也許在別人眼里也不名一文。
人的一生,沒有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我曾經以為,一個人是不會隨意放手的。其實不然,沒有什么東西是不能放手的。時日漸遠,當你回望,就會發(fā)現(xiàn),你曾經以為不可以放手的東西,只是生命瞬間的一塊跳板。所有的得到、欣慰、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只不過是生命里一個過渡、輪回。
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后各自向前,各自修行。所謂智者,不過是耐得住,傷得起,拿得下,放得開,看得準,活得透。人這一輩子也就三萬多天,不是很長,對自己好點,同時也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再也不會遇見。
作者簡介:張衛(wèi)平(筆名,秦漢),中國金融作協(xié)會員、陜西金融作協(xié)理事。曾先后在陜南農村插過隊、當過工人、央行經濟師、交通銀行基層支行長、銀行報紙執(zhí)行主編、高級審計等。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多篇隨筆、散文、小說、詩歌及企業(yè)文化論文在《經濟日報》《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文化》《中國銀行業(yè)》《金融文壇》《交銀秦風》《絲路金融文學》《山東金融文學》《人民作家》《首都文學》《華文作家》《東方散文》等報刊雜志及中國金融作協(xié)、銀行界、搜狐、東方財富等網(wǎng)站和微公號發(fā)表;《我的蹉跎歲月》(回憶錄)在網(wǎng)絡發(fā)表。原在交通銀行陜西省分行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