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和母親沿著門口池塘邊散步。正是驚蟄時節(jié),鄉(xiāng)野的一切似乎都煥發(fā)著蓬勃生機。樹枝上新綠與蒼綠交錯,層層疊翠,倒映于水面,染碧了一池春水。
“沒有什么地方比我們這里更令人舒服了。空氣多好啊。”母親感嘆道,“我真住不慣城里,出門散個步都不容易。哪像住鄉(xiāng)下,隨時可以這樣走一圈!”
“其實也不是,像附近的東蒙山、生態(tài)園、清河公園等地方空氣質(zhì)量都蠻好,景色也不錯,特別適合散步,來回也方便,只是我很少陪你到處走一走。”我心懷愧疚道。
前段時間趁著周末,難得帶母親來杭州逛逛,但她整日困在宛如鳥籠的室內(nèi),城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琳瑯滿目的百貨商品、怡人的園林景致以及便捷的交通與服務(wù)于她而言,不過是一種精致卻空洞的擺設(shè),不但無暇體驗,更無心欣賞。
“不光是這樣呢,在城里,什么菜都要花錢買,家里啥都有。你說城里人哪能吃到新鮮的時令蔬菜呢。還有那些雞鴨啊,都是飼料養(yǎng)殖激素催肥的……”談到城鄉(xiāng)之差異,母親仿佛化身肩負振興鄉(xiāng)村使命的代言人,滔滔不絕,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如同身邊每位關(guān)心蔬菜和糧食、勤儉節(jié)約勤力養(yǎng)生的樸實阿姨一樣,對凡不是自產(chǎn)的食物抱有深切的懷疑并憂心忡忡,對道聽途說的各套理論卻迷之自信。
思緒拉回到過往歲月,不免生出物是人非之感。我們路過幾戶人家,大門緊閉,靜悄悄沒人影。院子里樹木兀自生長,藤蘿攀爬上了高墻,葉子在風(fēng)中蕩漾,綠意盎然,好不熱鬧。我隱約知道母親的一些想法,她不止一次叮囑我,以后無論怎樣也不能把老家荒置了。其實,不用母親擔(dān)心,一個人無論走了多遠,離開有多久,故鄉(xiāng)是永遠的羈絆,是心中的白月光。只是這些年,于故鄉(xiāng),我們更像“漂泊”的游子,從未真正地走進去,是過客,而不是歸人。
“你看到進村路口的橘子果園了嗎?”母親忽然問道。
“嗯,是前年開發(fā)的吧,沒想到種植的是橘子。”我記得某次回家,正好看到挖掘機和推土機在山上作業(yè)。小時候我們常在這一帶玩耍,每到春天漫山遍野尋找蕨菜、山莓果、金銀花等野食。當(dāng)我看到曾經(jīng)長滿灌木和杉樹的小山丘被夷為平地,裸露出大片紅褐色的土壤,心中百感交集。
我望向?qū)Π恫贿h處的家,藍天下,白墻黑瓦掩映于郁郁蔥蔥的樹木之中,甚是好看。想象著屋后茶花盛放之際,應(yīng)該美得如詩如畫吧。
其實,相比城市,我可能跟母親一樣,更愛腳下的這片土地。愛它的門前鏡湖水、穿庭樹林風(fēng),生生不息流動的愛與渴望,還有那些 辛勤耕耘的熟悉面孔。以及,它給予了我回憶的落腳點,承載了我的青蔥歲月,喚醒了我多少柔情蜜意!
而不遠的將來,我肯定會“重回”它的懷抱,而那時春光明媚、陽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