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書之一的《論語》,是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其影響滲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髓。它的許多基本觀念成為整個社會的規(guī)范,滲透至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習俗等各個方面。人們言行都不自覺地受其深遠持久的影響。即使至今,它對中華民族思想觀念的影響仍根深蒂固,不可小覷。而今讀論語,頗有感受。
除了“從政”與“仁者愛人”等儒家價值觀外,《論語》中的交友之道也深諳為人處世之道,對人格修養(yǎng)亦是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
孔子不僅是個仁者,亦是為君子。于己,他秉持君子之風。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贊賞顏回的生活:“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亦追求“飲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的悠然生活,不慕榮華,不求富貴,視繁華為過眼云煙,轉(zhuǎn)瞬即逝。他做到了“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他樂山亦樂水,他思想亦動亦靜,他亦樂亦壽,只因他是君子亦是仁者。
于彼,孔子亦對交友有一定的原則。他與人為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認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梢姡诳鬃友壑械慕挥延^,是以義合為基準點,而非以利合,“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這是對朋友之間連結(jié)紐帶的要求。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是對朋友彼此間秉信的要求。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這是對辨識朋友真性情的法則。子曰:“晏平伯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這是朋友應該堅持的原則,即適中交往,和而不同。《論語》中所體現(xiàn)的交往觀即使對于現(xiàn)代和諧社會的構建亦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當然,《論語》中亦有多方面體現(xiàn)孔子的思想。無論是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亦或是出群氣遠鄙信的外交語言文化,或者是孔子智者品格之美,還是禮之中、和為貴、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不單單是三言兩語,可道清其中精髓,可又是淡淡可憑三言兩語概括其中精華。
其實,我想說的并非對整個《論語》的讀后感受的概括或感想的總結(jié),它是說不盡的。《論語》傳承下來的交友之道,并不是固定的標準,也不是條條框框的社交準則。其哲學思想,是在感悟的同時,與自身經(jīng)歷相契合,在與人為友中樹立正確的交友觀,而不是單純地過于在意友情而放低姿態(tài)。
最后,只想以我最喜歡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也算是附庸風雅。“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等詠而歸。”或許能讓你眼前漸漸浮現(xiàn)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美妙景致。